2011年1月7日 星期五

恐慌發作與恐慌症--到底是中風前症狀還是心臟病?

       恐慌發作的時候常有下列這幾種症狀:心悸、心跳加速、出汗、發抖、感覺異常、冷顫或潮紅、噎到的感覺、胸部悶痛不適或感覺呼吸困難快窒息、噁心或腹部不 適、頭暈不穩感覺昏沈或覺得快昏倒、感覺變得很不真實、失去自我感、感覺快要失控或快要發狂、感覺快要死掉而讓人害怕。這些症狀超過四項以上,且發作時在 10分鐘之內達到最嚴重的情形,在精神醫學上就被稱為恐慌發作。恐慌發作有時也會在睡覺時發生。而在內科學中,診斷為過度換氣症候是有許多症狀與恐慌發作 的症狀重疊的,因此有的醫師會請你用紙袋或是塑膠袋罩著口鼻呼吸,以降低體內二氧化碳被你呼出的速度,以免血液繼續鹼化,造成身體的不適症狀,這樣 的處理在生理學上是正確的,但是在心理上的照顧卻被忽略,因此並不是那位醫生不會醫。
      若是恐慌發作的狀況一再重複,而且無法預期何時發生,因此在生活行為上因為擔心再發作而改變原有的模式,這時就會稱之為恐慌症。這些行為改變包括:不敢 坐 車或開車、不敢去人多或是太空曠的地方、不敢搭電梯或在狹小密閉的空間、不敢一個人獨處等等。原因常常是因為擔心會再發作或是發作時沒有人發現。
     類似恐慌發作的症狀常出現在憂鬱症與焦慮症患者的身上,並非專屬於恐慌症,而且仔細想想跟身體的壓力反應是相符合的。而且恐慌症患者有些也不 是原本個性就 比較憂鬱或焦慮易緊張的人;有許多的人是因為長期處於壓力之下,壓抑著自己,努力的「撐」過來,太撐(ㄍ一ㄥ)了!結果身體對壓力反應的代償失去了平衡, 終於造成恐慌發作。有許多人在第一次恐慌發作之前確實有特別的壓力事件,但是仔細詢問更早的狀況就會發現:在那事件之前就已經有了慢性壓力的情形。
      恐慌症的治療,在藥物方面效果顯著,但是若要停藥,則需要在壓力處理及生活型態上多下功夫。恐慌症也是歸屬於焦慮疾患,因此藥物以外的治療就 如同之前在 「淺談焦慮症」所說的大方向一致,比較要注意的是特定情境與恐慌發作的連結,這方面的處理則需要漸進式的打破連結,避免因操之過急而造成連結的再加強。